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种地转向绘画,巨野万名妇女链上“花经济”

体育正文 266 0

从种地转向绘画,巨野万名妇女链上“花经济”

从种地转向绘画,巨野万名妇女链上“花经济”

勾线(gōuxiàn)、分染、罩染……走进巨野县田桥镇东祝村(dōngzhùcūn)的书画院,十余名农民画师正加紧赶制一批订单产品。“俺们都是本村或邻村的家庭妇女,在就近的画院学习工笔(gōngbǐ)牡丹画的绘制技艺后,通过绘画(huìhuà)挣钱。”东祝村村民司春霞说。 在(zài)东祝村书画院中,农民女画家正在加紧赶制刚接的一批订单产品。 这是巨野县为解决留守妇女(nǚ)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,创建的工笔牡丹画公益培训品牌“陪伴花(huā)开”。通过免费的工笔画技能培训,让农村妇女、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“文化饭”。目前,已累计举办(jǔbàn)农民女画师(huàshī)公益培训班1000余期,现拥有专业农民女画师1万余人。 巨野工笔牡丹画(huà)是山东省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,它以菏泽牡丹为核心题材,在传承传统工笔技法的同时,融入现代(xiàndài)工艺,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(línlíjìnzhì)。 山东省工笔(gōngbǐ)牡丹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凤秋(xúfèngqiū)自幼热爱(rèài)书画,于2003年创办了鲁西书画院(huàyuàn)。去年,徐凤秋多了一个新角色——山东菏泽职业学院客座教授。20多年来,她(tā)千方百计让农民了解、认识工笔画,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文化产业中来。“工笔牡丹画在提升农民文化素养、助力农民增收(zēngshōu)、推动乡村文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发展前景广阔,潜力(qiánlì)巨大。”徐凤秋说。与此同时,她还派驻画院的画师团队在巨野各地进行帮扶培训。 徐凤秋(左三)指导学生(xuéshēng)工笔牡丹画绘制技艺。 目前,巨野县拥有1个(gè)县级农民绘画培训基地(péixùnjīdì),8个绘画专业镇,50个绘画专业村,65家基层画院,160余家书画(shūhuà)培训机构。年培训职业画师3000余人次,构建起了完整的农民书画产业链。 从画作(huàzuò)到文创产品开发,巨野县工笔牡丹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,走出了一条“一画兴百业、一业带五兴(dàiwǔxīng)”的乡村振兴新路。 2023年9月份,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书画交易市场(jiāoyìshìchǎng)和书画产业一条街建成(jiànchéng)落地,让巨野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笔(gōngbǐ)牡丹画交易集散地。巨野县创新实施“三年免租+运营补贴”政策(zhèngcè),培育“工笔牡丹直播基地”特色项目,推进数字化电商平台搭建,组织(zǔzhī)大型书画交易活动,全面提高巨野工笔牡丹画的市场占有率(shìchǎngzhànyǒulǜ)。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巨野县书画院(huàyuàn)分院,不断拓宽书画市场销售(xiāoshòu)网络。采取“经销+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(画院)+农民画师”模式,构建镇村牡丹画创作、装裱、展览、销售全产业链条。 在工笔牡丹画交易集散地,妇女绘制的工笔画可以(kěyǐ)更好的价格卖(mài)向全国。 徐凤秋回忆,起初为了让学生们的作品卖出好价钱,她和丈夫背着50多斤重的画包,兜里揣着50元(yuán)(yuán),便踏上了未知的销售之路。仅路费就花了26元,住着最便宜的地下室,啃着自己带的馒头,脚底磨出了血泡,终于找到一位(yīwèi)客户将(jiāng)作品全部收下,当时一幅(yīfú)画还(hái)卖不到10元。如今家门口建起了交易市场,妇女绘制的工笔画可以按更好的价格卖向全国。 2024年,巨野工笔(gōngbǐ)牡丹画受邀参加中国山东(shāndōng)出口商品展览会、“山东手造走进意大利”等(děng)展示推介活动,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持续(chíxù)攀升。“推动(tuīdòng)巨野工笔牡丹画等做强品牌、拓展市场”,2025年初,巨野工笔牡丹画被写入山东省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成为山东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(ànlì)。今年4月,巨野县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。 (大众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(jìzhě) 陈茹 通讯员 侯晓晴 汪洋 刘奎)
从种地转向绘画,巨野万名妇女链上“花经济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